起源

微信公开课PRO上,张小龙有些语焉不详地说,“现在我们将开发一个新的形态,叫做应用号。”

“我们希望存在一种新的公众号的形态,这种形态下面用户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就像安装了一个APP一样,他要找这个公众号的时候就像找一个APP一样,进去使用这个公众号,在平时这个号不会向用户发东西的,所以APP就会很安静的存在那里,等用户需要的时候找到它就好了,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尝试做到让更多的APP有一种更轻量的形态,但是又更好使用的一种形态来存在,这是我们在探讨的一种新的公众号形态,叫应用号”

直觉

既然叫应用号,必然是一个内嵌的应用,主要目的是产品和运营层次的留存。

此类APP的特点:

  1. 低频且重要的应用;
  2. 高频应用中的某些低频功能,以独立APP的留存为目的,微信内嵌和独立APP两者互相合作;
  3. 产品原型和产品思路验证,避免产品初期的拉新问题,利用微信的导流功能。

技术实现

应该是React Native技术的微信版本实现,或者在X5的基础上做一个优先考虑性能的渲染引擎容器(下文中提到的SuperWebview),无论两者如何选择,于开发工程师来说:大约应该由一个HTML标签而子集、CSS规则的子集和JS-SDK升级版本的JS三部分组成。

性能问题是微信必然会解决的问题,甚至,微信会提供专门的配套开发工具箱和应用号服务器(CDN功能为主,实现增量更新)的整体解决方案。

有一个很诱惑,却可能性最小的方式是可视化创建APP,类似简网App工场WeX5,却会约束个性化的需求,不符合张小龙“让创造发挥价值”的理念。

征兆

  1. 微信网页开发样式库,微信的VI规范;
  2. 微信JS-SDK说明文档,网页微信能力增强;
  3. 微信web开发者工具,为开发工程师服务,解决FE调试微信曲折困难的问题;

百家言论

下列言论直接以Google的排序记录。

  1. 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2. 微信将推出“应用号”,张小龙分享微信的四个价值观

    虎嗅注:本文内容由腾讯科技的报道以及现场直播官方无删减版综合。

  3. 微信应用号的野心(魏武挥)

    应用号大致就应该是这么个逻辑:交互体验如同APP,但用户又不需要再装APP。基本上,可以把应用号看成服务号的升级版。

    “我们甚至专门拆分出一个服务号出来,但是服务号还是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这是张小龙在说到应用号的前面一句话。

  4. 关于 hybrid APP,以及对微信应用号的猜想(Jinkey)

    所谓 “应用号”,其实就是 hybrid APP

  5. 微信应用号来了,你自己的 app 该怎么办?(黄有璨)

    所以微信的应用号不但值得期待,而且显然不会让 PM 进退两难。相反,它应该是让 PM 们更聚焦做链接器的下游。分工和市场化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互联网的动力。所以,我相信,也建议,有用户和流量的,应该更聚焦分流和导流,而做服务的,也应该回到做用户价值和服务这件 “本来应该做的事” 上。

  6. 当我们讨论微信应用号时,可别忘了张小龙的产品逻辑(黄有璨)

    服务于留存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个应用号框架,把目前的 H5 站点接入进来,并且打通账号和支付两个基础模块。具体样式肯定有变。

    如果基于 Native 的逻辑,我想微信更加倾向于做云 os 层面的东西。而云 os 的特点是能够在所有 Native app 之间打通一条横向的连接线。

  7. 预埋两年的线索,传说会干掉 App 的微信应用号是什么?(刘学文)

    某种程度上说,微信应用号的形态就是一种 Hybrid App。

    因此,这套微信 JS-SDK 其实就是两年多前微信为应用号埋下的伏笔。

    相比于浏览器,搜索以及应用商店,微信使用的频率高,时间长,黏性强,应用号达到用户的可能性也大很多。应用号和订阅号之间可以配合,形成闭环,解决“轻应用”服务之后还是会脱离浏览器或搜索服务的问题,比如用完后还是需要切出到短信通知或系统通知等。简而言之,应用号和订阅号的客服通知体验好太多。

  8. 微信“应用号”登台,独立APP开发商们别太早被吓尿!(快刀青衣)

    个人猜测微信想走的路应该是虚拟助手,毕竟现在有点儿追求的公司都在发力于未来定位。

  9. 下一个App Store?微信应用号要来了(jerryliuquan)

    眼下,应用号只针对于低频度的、轻量级的、服务功能的App,它只能实现一些基本的功能,App还是有其存在的价值。

  10. 微信公众号将推“应用号”( 北京青年报-温婧)

    张小龙表示,“应用号”可以为用户带来两大好处,一是手机上可以少下载安装一些软件,平时打开频率不高的软件,可以用“应用号”代替;二是换手机时,无需重复安装软件。而对于开发者,尤其是创业者来说,在“应用号”中实现一个功能远比开发一款App省钱省力许多。

    但是,按照目前的设想,“应用号”并不能完全代替APP。“应用号”只针对于低频度的、轻量级的、服务功能的App。在“应用号”上只能实现一些基本的功能,App还是有其存在的价值。

    微信发布生物识别认证标准

  11. 如果让我操刀微信应用号,我的分析流程是这样的(小明是只产品汪汪汪)

    由于不知道微信团队针对推出微信应用号具体的目标是什么,我们首先假定微信推出应用号的战略目标是升级之前的订阅号和服务号,给用户更好的公众号使用体验,更好的打通生活服务提供商、应用提供商、强化微信互联网+的产业生态,实现更大的用户价值和微信的商业价值。

    微信应用号雏形已经存在于当前版本的微信,应用号的展现形式就是当前的游戏和购物的结合。而这个游戏的使用频率也很高,因为微信带动的生活消费中53.6%来自于游戏,如果在游戏的下面添加一个“应用号”,恰到好处,也解决了之前公众号的弊病。进入应用号可以查看自己已经添加的应用和一个应用市场,制定一个开发规则,就可以把“应用宝”植入到微信中,而且是一个不用区分操作系统的“应用市场”。京东APP相当于微信发现里面的购物,应用号市场相当于发现里面的游戏,而游戏似乎要单独列出来,毕竟那是应用,而不是应用号。

  12. 透过微信应用号,看HTML5与Native进入融合时代(邹达)

    那么在应用号中,Web技术将依靠更强大的Web执行容器(SuperWebview)在微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可以来看看在微信中Web与Native技术的结合过程,从嵌入系统Webview, 到X5增强浏览器引擎,到功能扩展的JS-SDK,再到刚刚发布的weUI,再到应用号。微信团队一直推进着Web技术在Native App中融合与发展。

  13. 腾讯林松涛:微信应用号与应用宝“应用+”理念一致()

    把开发者的内容、服务直接触达给用户,缩短用户诉求和用户之间的距离,无需用户去下载APP。

  14. 微信应用号救得了微信吗?(倪卫涛)

    应用号要让微信连接一切

  15. 新招亮相,微信要颠覆苹果谷歌?(新华社)

    未来的微信生活长啥样?

    付款、发红包、缴费、订票、挂号、查违章、办签证……诞生仅五年的微信给全国数亿用户提供了大量生活服务,颠覆了诸多“老玩法”。用户疑问,新的应用号陆续到来,未来的微信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

    张小龙说,微信在成立时提到“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如今微信已超越了消息通道本身,在多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16. 张小龙说的应用号是个什么鬼?Vpp时代或许即将来临(徐达内)

    微信朋友圈一年来为很多现象级应用提供了如虎添翼的传播,比如小咖秀、喜马拉雅FM,“功能+传播”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也给大家带来了对微信的更多想象空间,亟待挖掘。这个时候上马“打造应用号”一点也不奇怪,当前条件下,应用号的概念可以看做是微信的自我再生之举。

    打通微信与其他应用的账号体系,App自己做功能,基于微信做运营。

  17. 微信应用号来了企业将如何开发利用

    所以所有还在为服务号如何洗粉—留存—促活而苦恼、操劳的开发者、商家应该立刻清醒过来,你们现在最重要的挑战是任务即是如何在微信生态下更好的呈现自己的产品、服务,决胜微信应用号的红利期!

  18. 微信推应用号对行业的影响,开启html5应用时代

    原生app市场上的成功app:擦干眼泪,快推出微信应用号的版本吧,否则一不小心被新人占住了坑,再哭就晚了。

  19. 微信“应用号”后,Layabox与火速移动结盟力推HTML5应用

    HTML5商业引擎提供商Layabox与HTML5应用发行商火速移动(Huosumobi),于2016年1月13日正式宣布双方结成全面战略合作联盟。未来从HTML5应用的市场推广、引擎技术、平台、运营、分发等HTML5应用领域的生态进行全方位合作。双方还将联手推出专业级H5应用研发引擎与自助式H5 APP在线创作工具。

  20. 微信应用号取代手机APP:腾讯“一统江湖”的野心(范子龙)

    在连接人、连接生活、连接物之后,微信终于要通过应用号来连接商业了。

    第一个是加深微信连接一切的功能定位; 第二个是增强微信自身在互联网行业的话语权。

  21. 微信应用号:理想很远大,但现实亦很残酷!(姜伯静)

    从我个人而言,我是希望微信应用号赶紧面世的。但是,应用号的理想虽很远大,但现实亦很残酷,微信需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22. 微信想用应用号一统江湖,能成么?(杨君君杂潭)

    应用号其实只是降低了服务号接入门槛,并没有解决生态共赢的问题。所以微信想要通过应用号来切入服务,甚至进行“服务垄断”的想法,只能说道难且艰!

  23. 应用号强于轻应用 生态建设成最大挑战(龚进辉)

    在我看来,基于微信自身优势,应用号前景确实比轻应用更为明朗,但颠覆App未免过于夸张。显然,App与应用号保持共存共荣关系,也将决定应用号的成败。

  24. 微信应用号来了,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无论是唱衰应用号的言论,或者是争论源生APP和web app的孰轻孰重。我只想说:消极对待的态度可能会使得你和那些错过早期在淘宝开店的商家一样,错过红利期。倒不如做好准备,做好一款符合微信价值观,用户体验佳的轻应用(web app),因为应用号的未来谁也无法预料。